首頁 > 新聞 > 丹尼·鮑伊拓展恐怖視野《28年後》續集重磅回歸

丹尼·鮑伊拓展恐怖視野《28年後》續集重磅回歸

By ZacharyOct 12,2025

儘管丹尼·鮑伊開創性的後末日驚悚片《28天毀滅倒數》震撼觀眾才過去23年,但對於其即將上映的續集《28年後》的期待已讓人難以忍受。如果鮑伊和編劇艾力克斯·嘉蘭為了推出這部萬眾期待的續作,將時間軸縮短五年,真的會有人介意嗎?

雖然《28年後》保留了前作獨特的視覺衝擊力——當年以其狂奔的「感染者」和粗獷的數位攝影技術嚇壞了殭屍愛好者和主流觀眾——但這部新作透過擴大的敘事格局提升了層次,與原作的低調根源形成對比。在預覽前30分鐘後,我聯繫了鮑伊,討論他回歸「狂怒病毒」宇宙的決定。

「這次我們採用了超寬銀幕格式,」鮑伊告訴IGN。「我們想強化首部電影的緊張感——那種感染者令人不安的速度與實體感。透過更寬的畫面,危險可能從任何地方湧現……你會不自覺地掃描周圍環境。」

由亞倫·泰勒-強森、茱蒂·康默和阿爾菲·威廉斯主演的《28年後》,在史詩格局與定義原作成功的親密角色時刻之間取得平衡,同時還加入了刻畫感染者的全新恐怖手法。

Play

從疫情孤立到英國脫歐時代的生存戰

自《28天毀滅倒數》上映以來,鮑伊與嘉蘭偶爾會重溫續集的構想(包括他們在2007年《28週毀滅倒數》中擔任監製的角色)。鮑伊回憶多年後在英國電影學會重映場觀看時,對觀眾持續的狂熱感到震驚。

「這就像一場啟示,」他笑道。「每當那種能量再現,我和艾力克斯就會腦力激盪,思考如何推進故事。」

儘管他們探索過傳統續集方向——如政府將病毒武器化、全球大流行——但直到現實事件重塑他們的視野前,這些構想都未引起共鳴。

「這部作品與其說是擴展,不如說是內省,」鮑伊解釋。「英國脫歐尤其映照了我們的敘事轉變——一個孤立的英國面對自食其果的局面。這種時機感覺像是一種預言。」

導演丹尼·鮑伊於《28年後》片場。 圖源:索尼

電影開場設定在一個與爆發疫情的大陸英國隔絕的島嶼社區,既具象也隱喻了孤立狀態。

「這些電影不是說教,」鮑伊澄清,「但它們映照了我們的集體心理。觀眾會在恐怖底下認出令人不安的真相。」

限制催生創新:從手持DV到20台攝影機陣列

原作的低科技數位美學曾革新恐怖電影製作。續集中,鮑伊與攝影指導安東尼·多德·曼特爾採用了同樣富有創意的技術——包括用智慧型手機陣列同步捕捉多重視角。

「技術限制會激發創造力,」鮑伊斷言。其中一項革命性配置是20台同步運作的iPhone:「這是游擊隊風格的『子彈時間』——成本低廉但效果驚人。」

圖源:索尼

影片以罕見的2.76:1超寬比例拍攝——通常用於史詩大片——此格式強化了幽閉恐懼式的不安。「畫面強迫你搜尋威脅,」鮑伊解釋。創新支架將攝影機固定在演員、無人機和特製架構上,讓觀眾不安地貼近動作場景。

「在激烈橋段中,」鮑伊透露,「你會發誓自己置身場景——無論是面對茱蒂·康默的母性狂暴,還是遭遇……這麼說吧,觀眾還沒準備好見識『赤裸阿爾法』。」

Play

當技術野心遇見人性戲劇

鮑伊與嘉蘭的合作核心在於融合感官衝擊與情感深度。「艾力克斯總在劇本中插入電影物理學挑戰,」鮑伊指出。「我們的任務是把奇觀和角色真實性平衡起來。」

圖源:索尼

多機陣列意外成為表演助力。「資深演員在不穩定狀態下表現更出色,」鮑伊笑道。「他們會問:『我的視線焦點在哪?』而我們回答:『到處都是。』」

「偉大的敘事會用現實共鳴支撐虛構,」他總結。「這部電影將顛覆期待——有時甚至很殘酷——而這正是其重要性所在。」

上一篇文章:恐怖遊戲《昏迷 2》揭開詭異維度 下一篇:無